优安的觅全国代理加盟微信/QQ: 95585515
优安的觅致力于给客户提供原产地直发的生鲜产品,让我们的客户可以吃到纯天然无添加的新鲜水果,打造一个原产地直发的生鲜品牌,熔炼一支超强的微商团队!

创新发展机制 壮大集体经济

优安的觅整理编辑:

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,和平使者王昭君故里,全县国土面积2328平方公里,辖6296个村(社区、居委会)556个村民小组,总人口16.3万人,其中农村人口12.7万人。近年来,兴山县围绕村集体经济、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集中发力,促进产业强、村民富、村庄美,2019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02.01万元,其中经营性收入447.54万元。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5-10万元的村62个,占总数的64.5 %10-20万元的村18,占总数的18.8%,20-50万元的村14个,占总数的14.6%50万元以上的村2个,占总数的2.1%两年时间消除村集体经济“空壳村”52个,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。

一、健全合作经济组织,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带头村

火车跑得快,全凭车头带。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,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关键。近年来,兴山县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把村经济合作社建成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型实体,为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奠定组织基础。

1.实现“三转”建机制。以“三转”即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村民变股民为导向,大力推行股份制改革,建立村经济合作社或股份经济合作社,全县设立股份经济合作社9个,经济合作社87个。合作社理事长,监事会成员、社员(股东)代表大会等采用民主推荐,民主选举方式产生。依法设立股份经济合作社、经济合作社章程,合理设置股本金,全县9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共设股本金1322.38万元,总股数878533股,集体股275018股。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,完善以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组织、集体经济组织“三位一体”运行机制,集体经济民主决策、民主管理、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,村经济合作社、股份经济合作社成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龙头。

2.摸清家底保增值。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广泛开展清产核资,坚持账内和账外相结合、实物盘点与核实账目相结合,以物对账,对村资产、资金、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底,对经营性资产、资源性资产、债权、债务进行锁定,全面核实集体资产数额,全县村集体资产总额152062.91万元,其中非经营性资产149854.32万元,经营性资产2208.59万元,基本摸清了集体资产家底

3.凝聚成员保权益。遵循“尊重历史、照顾现实、依法依规、民主决策、因村制宜、群众认可”的原则,全面核实农户信息,准确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,坚持以户籍登记为基础,按照“五取得、五保留、五丧失”原则,全面掌握各村人口信息、人员结构,对确定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6992135305进行登记造册,依法保障成员权利,按比例实行分红,凝聚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群众基础。

二、完善光伏分配机制,消除集体经济发展空白村

1.集中资源建站。2016年成功争取到41.437MW集中式光伏电站指标,将原计划分散投向各行政村的光伏资金统一注入县城乡投公司,投资3.2亿元分建成三峡库区最大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,总装机容量达41.537MW。实现年发电量4600多万度,年收入4200多万元。

2.优化运行管理。制定《兴山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(试行)》《兴山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建立电站管理模式,明确县级监管、乡镇主责、村级主体运行机制,强化监督考核,严格收益核算,落实管理费用核算,完善分配流程,明确使用范围,加强监督管理,以高效的管理运行模式,将光伏扶贫效益最大化。

3.强化收益分配。坚持精准分配动态管理、扶贫扶志正向激励、因事设岗按岗定酬与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四个原则,将发电收益分配到村集体,20182019两年累计分配收益1150.3万元,仅此一项全县30多个村摘除了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帽子。依托光伏电站吸收贫困户进入村级公益性岗位、从事公益事业劳动取得酬劳,支付土地租金41.98万元,工资30多万元,解决了1875户贫困户就业和脱贫摘帽。

三、强化项目落地,扶强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

1.统筹发展项目,定好集体经济发展盘子。制定《兴山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实施方案》,按照各村地理优势与资源优势,2019年对全县96个行政村(社区、居委会)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进行全面摸底,各村按照实际情况谋划操作性强的发展项目共99个,预计总投资10118.1万元,涵盖了农业产业、休闲旅游、生活服务、产品加工等行业,涉及核桃、畜牧、蔬菜、果茶、烟叶、药材等特色产业,建立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,投入500万元实施薄弱村提升工程。

2.落实扶持项目,践行集体经济发展路子。两年来共争取资金350万元,扶持7个重点贫困村、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,其中省管党费扶持项目1个,各级财政资金扶持项目6个,积极探索实践产业发展、物业管理、股份合作、租赁经营、服务创收、股权补偿为主要内容的实现形式。南阳镇石门村围绕产业发展,村经济合作社将外出打工农户荒闲的土地实行集中流转,当年建成30亩优质小水果基地。平水村将原平水乡卫生院闲置的18间房屋装修出租,每年创收6.5万元。育林村直接将资金投向另一个村办的包装箱厂,“飞地经济”模式得到《三峡日报》等多家媒体推介。

3.配套公益项目,筑牢集体经济发展底子围绕兴办集体经济,加大公益项目的建设力度,几年来全县共硬化农村公路3204.08公里,修建机耕路268.1公里,建饮水设施23.1万立方米,集体资产总值达到142067万元,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与公益项目配套建设,协同发展,集体经济发展环境逐步得到改善。

四、盘活资产资源,撬动集体经济发展进步村

1.发挥政策优势,提升资源利用效率。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优势,盘活存量土地,增加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。2019年全县土地增减挂钩完成1500亩,其中已交易600亩,交易资金1800余万元,2020年可交易900亩,交易资金2700余万元,在湖北省交易平台完成耕地指标交易239.25亩,交易资金7100万元,村集体机动地增减挂钩收入划转村集体经济收入。几年来,全县利用宜巴高速、郑万高铁、乡村振兴试验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施工获得土地出让资金2753万元,征地补偿4268万元,以村集体名义购买门面房22个,对外进行招租,年租金达到26.4万元,成为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。

2.挖掘优势资源,拓展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。陈家湾村是和平使者王昭君的出生地,2017年年村委会组建了湖北省首家乡村旅游合作社——昭君别院乡村旅游合作社,依托极佳的地理位置与昭君文化底蕴,筹措资金1200万元,修缮传统村落,建设古井广场、乡村大舞台、养老儿童活动中心,打造成“风貌自然、功能现代、产业有机、文明质朴”的特色实体,全村80户自愿土地入股,2019年合作社营业收入130多万,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0多万,陈家湾村也成为全县集体经济示范村。

五、强化乡村治理,培育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

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是凝聚农民群众的物质基础。几年来,全县正确处理集体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、乡村振兴、农民增收致富的关系,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双赢。

1、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集体经济发展的关系,夯实集体经济产业基础。2019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24.3333亿元,大力发展以核桃、畜牧、蔬菜、果茶、烟叶、药材等特色产业的体系建设。通过产业发展提升,辐射带动全县贫困户发展烟叶264户、柑橘614户、茶叶853户、蔬菜1014户、药材828户、核桃7983户、牲猪养殖13264户、家禽养殖10327户,全年直接享受产业政策兑现贫困户共计11352户,兑现奖补资金1036.15689万元,特色产业带动率达到100%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5元,全省排名56,较2018年增加1339元,增速10.9%,全省排名第3

2.正确处理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的关系,增强凝聚农民群众的物质基础。几年来,县委、县政府出台了7大类121条集体经济发展、脱贫攻等扶持政策,加大政策性投入力度,2019年全县共投入资金2532.1863万元,用于支持柑橘、茶叶、蔬菜、药材、烟叶、畜牧、核桃、食用菌产业发展,形成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前沿阵地,先后建立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3个,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4个,创建了10个小水果基地,为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
3.正确处理集体经济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,构建美丽富饶新农村。围绕美丽乡村建设,集中力量把乡村建设成发展集体经济的核心阵地,全县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达到4个、市级示范村2个。昭君村坐落4A景区之中,集体经济实力全县首屈一指,可支配积累达百万余元。几年来利用集体经济积累,惠及乡村百姓,共集中改造院落60余户,污水管网和厕改119户,布放垃圾箱150个,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,新修水池20多口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农村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、社会治安保险等由村解决,成为村美民富典样板。

我也留言

*

*

扫描二维码